急性盆腔炎是怎么引起 揭秘急性盆腔炎的四个诱因

急性盆腔炎可能由性传播感染、宫腔操作感染、邻近器官炎症扩散、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中药调理、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
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病原体,通过性接触进入生殖道后上行感染盆腔。患者常伴有异常阴道分泌物和下腹坠痛,需通过病原体检测确诊。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伴侣需同步治疗。
人工流产、刮宫术等宫腔操作可能破坏宫颈屏障,术中消毒不彻底时细菌可直接侵入盆腔。临床表现为术后持续发热伴脓性分泌物,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预防关键在于规范无菌操作,术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阑尾炎、结肠憩室炎等腹腔炎症可能通过淋巴系统扩散至盆腔。典型症状包括转移性右下腹痛发展为全腹疼痛,CT检查可见盆腔积液。需联合普外科进行原发病灶处理,同时加强盆腔抗感染治疗。
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易发生条件致病菌感染。这类患者起病隐匿但易发展为盆腔脓肿,需监测血糖并调整免疫用药方案。治疗需选用广谱抗生素联合支持疗法,必要时行脓肿引流。
急性盆腔炎患者应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促进炎性分泌物局限。饮食需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推荐鲫鱼豆腐汤、百合银耳羹等食疗方。恢复期可进行盆底肌训练,但需避免骑自行车等压迫盆腔的运动。月经期严禁盆浴和性生活,注意观察体温及分泌物变化,若持续发热超过72小时或出现剧烈腹痛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