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中医怎么治

中医养生编辑 健康陪伴者
0次浏览

关键词: #盆腔炎 #中医

盆腔炎可通过中药内服、中药外敷、针灸疗法、艾灸疗法、推拿疗法等中医方法治疗。盆腔炎通常由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脾虚湿困、肾阳虚衰等原因引起。

1、中药内服

湿热瘀结型盆腔炎可遵医嘱使用妇科千金片、金刚藤胶囊、花红片等中成药,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功效。气滞血瘀型可用少腹逐瘀颗粒、血府逐瘀口服液、桂枝茯苓丸等理气活血。寒湿凝滞型适合少腹逐瘀汤加减,脾虚湿困型可用完带汤,肾阳虚衰型常用右归丸加减。中药汤剂需根据体质辨证调配,疗程通常需连续服用2-3个月经周期。

2、中药外敷

将活血化瘀类中药制成膏贴敷于下腹部,常用药物包括大黄、芒硝、红花等组成的消癥散,或桂枝、艾叶、花椒等温经散寒药材。外敷可配合红外线照射促进药物渗透,每日1次每次30分钟,皮肤破损者禁用。经期量多时暂停使用,避免加重出血。

3、针灸疗法

选取关元、中极、子宫、三阴交等穴位,湿热型加阴陵泉、行间穴,寒凝型加灸神阙、气海。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研究表明针灸能调节盆腔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急性发作期可配合电针增强镇痛效果。

4、艾灸疗法

适用于寒湿型及慢性盆腔炎,用艾条悬灸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位,每次15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隔姜灸可增强温通效果,月经前1周开始施灸能预防痛经发作。注意防止烫伤,阴虚火旺者慎用。持续艾灸3个月能改善盆腔血液流变学指标。

5、推拿疗法

沿任脉、带脉进行穴位点按配合腹部摩法,重点操作气海、关元、归来等穴位,每周3次能缓解盆腔粘连。腰骶部滚法配合八髎穴按压可改善盆腔充血,推拿后饮用温姜枣茶增强疗效。急性炎症期禁用腹部手法,避免炎症扩散。

中医治疗期间需保持会阴清洁,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经期禁止盆浴及性生活。建议穿着纯棉内裤并每日更换,适量饮用蒲公英茶或薏仁水帮助利湿。长期久坐者每小时起身活动,睡眠时可用暖水袋热敷下腹部。若出现发热、剧烈腹痛或阴道异常出血,应及时中西医结合治疗。日常练习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式有助于气机通畅,配合耳穴压豆调理内分泌功能。治疗期间每月复查盆腔超声观察包块变化,中药疗程结束后建议继续食疗巩固3个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