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耶尔森菌的病原学有哪些

传染科编辑 医路阳光
86次浏览

关键词: #鼠疫

鼠疫耶尔森菌是鼠疫的病原体,属于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其病原学特征包括形态结构、毒力因子和传播途径。核心致病机制与细菌的荚膜抗原、V/W抗原及鼠疫毒素相关。

1.形态与培养特性

鼠疫耶尔森菌为革兰阴性短杆菌,两端浓染,无芽孢和鞭毛。在28-30℃培养时能形成荚膜,这是其重要毒力因子。该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灰白色半透明菌落,具有典型的"煎蛋样"外观。

2.主要毒力因子

荚膜抗原(F1抗原)能抵抗吞噬作用;V/W抗原复合物帮助细菌在宿主体内存活;鼠疫毒素(Yops蛋白)通过Ⅲ型分泌系统注入宿主细胞,干扰免疫应答。此外,鼠疫杆菌素(Pla)可激活纤溶系统,促进细菌扩散。

3.传播途径与宿主

自然宿主主要是啮齿类动物,通过跳蚤叮咬传播。人类感染途径包括:染疫跳蚤叮咬、接触感染动物组织、吸入含菌气溶胶。细菌在跳蚤前胃大量繁殖形成菌栓,导致反复吸血时反流传播。

4.致病机制

细菌经皮肤或呼吸道侵入后,首先在局部淋巴结繁殖,引起出血坏死性淋巴结炎(腺鼠疫)。进入血流可发展为败血症型鼠疫,释放内毒素导致休克。经呼吸道感染则引发原发性肺鼠疫,通过飞沫形成人际传播。

5.实验室诊断

疑似病例需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检测。涂片镜检可见典型两极浓染菌体;分离培养使用选择性培养基;血清学检测F1抗体;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可快速鉴定Yersiniapestis特异性基因。

鼠疫耶尔森菌的强致病性源于其多重毒力因子的协同作用。了解其病原学特征对疫情监测、临床诊断和防控策略制定至关重要。虽然现代抗生素治疗有效,但早期识别和隔离仍是控制传播的关键。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