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如何诊断和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可通过临床症状评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等方式诊断,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手术治疗、心理干预和生活方式调整。
典型症状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部分患者出现里急后重、发热等全身症状。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持续时间和发作特点,体格检查重点观察腹部压痛、肠鸣音变化等体征。儿童患者需特别关注生长发育迟缓等非典型表现。
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增高、贫血等炎症指标异常。粪便钙卫蛋白检测能反映肠道炎症程度,粪便培养用于排除感染性肠病。血清抗体检测如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对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结肠镜检查是确诊金标准,可见黏膜血管纹理消失、糜烂溃疡、假息肉形成等病变,病变多从直肠开始连续性向近端延伸。必要时需进行活检,病理可见隐窝脓肿、杯状细胞减少等特征性改变。胶囊内镜适用于评估小肠受累情况。
氨基水杨酸制剂适用于轻中度活动期患者,糖皮质激素用于中重度急性发作期,免疫抑制剂用于激素依赖或无效者。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适用于顽固性病例,需注意监测结核感染等不良反应。治疗期间需定期评估黏膜愈合情况。
全结肠切除加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适用于并发大出血、穿孔、癌变或药物难治性病例。急诊手术需考虑分期进行,择期手术前需充分评估营养状态。术后可能出现储袋炎、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需长期随访管理。
患者日常需保持低渣、高蛋白饮食,急性期可采用肠内营养支持。规律记录排便日记监测病情变化,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戒烟限酒。定期复查结肠镜监测异型增生,育龄期女性需做好妊娠期用药管理。建立患者互助小组有助于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