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造影几级手术,几类切口

神经内科编辑 健康科普君
58次浏览

关键词: #手术 #血管

脑血管造影属于三级手术,切口类型通常为一类切口。手术分级依据操作复杂程度及风险,切口分类根据污染程度和感染风险。

1、三级手术:

脑血管造影被归类为三级手术,需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进行。该级别手术涉及血管内介入操作,需使用导管经动脉穿刺进入脑血管系统,技术要求较高且存在一定风险,如血管损伤、血栓形成等。手术需由神经外科或介入放射科专业医师操作,并配备术中影像监测设备。

2、一类切口:

脑血管造影切口属于清洁切口,即一类切口。手术通常选择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皮肤仅需微小切口导入导管,创口污染风险极低。术后切口无需特殊处理,保持干燥清洁即可,感染率低于1%。但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加强切口观察。

3、术前评估:

手术前需完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评估患者手术耐受性。需重点排除严重凝血障碍、未控制的高血压及造影剂过敏史。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需采用等渗造影剂并控制用量,术后加强水化促进造影剂排泄。

4、术中管理:

手术全程需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和心率变化。导管操作可能刺激血管壁引发痉挛,需备用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药物。使用肝素盐水持续冲洗导管防止血栓形成,造影剂推注时需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反应。

5、术后护理:

术后需平卧制动穿刺侧肢体6-8小时,沙袋压迫穿刺点止血。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渗血及远端动脉搏动情况。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24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出现头痛、呕吐或肢体麻木需立即报告医生。

脑血管造影术后应保持低脂低盐饮食,适量增加膳食纤维预防便秘。可进行轻柔的肢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但两周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术后1个月复查评估血管情况,遵医嘱继续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出现穿刺部位红肿热痛、发热或神经系统症状需及时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