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淋病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关键词: #淋病
关键词: #淋病
淋病主要由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间接接触传播、医源性感染及自身接种感染。
无保护性行为是淋病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淋病奈瑟菌通过黏膜接触侵入尿道、宫颈、直肠等部位,单次无保护性行为感染概率可达20%-30%。性伴侣数量增加、男男性行为者及商业性行为者感染风险显著升高。
感染孕妇分娩时可通过产道传染新生儿,导致新生儿淋菌性眼炎,发病率约30%-50%。未治疗孕妇发生胎膜早破、早产等并发症风险增加3-5倍。新生儿眼炎多在出生后2-5天出现脓性分泌物。
共用浴巾、坐便器等可能接触患者分泌物的物品存在传播风险,但淋球菌在体外存活时间仅1-2小时。家庭聚集性病例中约5%-10%为非性接触传播,需满足分泌物新鲜且直接接触黏膜的条件。
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交叉感染,常见于妇科检查器械、导尿管等。2018年某地报告因宫腔镜操作导致6例医源性淋病,器械采样培养检出淋球菌阳性。
感染者接触自身病灶分泌物后触碰眼结膜可能引发淋菌性结膜炎,约占成人淋病并发症的1%-3%。典型表现为眼睑红肿、大量脓性分泌物,严重者可致角膜穿孔。
预防淋病需坚持使用安全套并定期筛查,性活跃人群建议每6个月进行尿道/宫颈分泌物检测。确诊后需性伴侣同治,治疗期间避免性接触。日常注意个人卫生,不与感染者共用浴具,如出现尿道分泌物增多、排尿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急性期宜多饮水促进排尿冲刷尿道,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增强黏膜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