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息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子宫息肉可能由内分泌紊乱、慢性炎症刺激、局部血管异常、医源性损伤、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
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是主要诱因,长期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刺激可导致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等代谢异常人群,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或经量增多。
持续存在的子宫内膜炎或宫颈炎可刺激内膜组织异常增生。病原体感染造成的炎性微环境会改变细胞增殖周期,可能与细菌性阴道病、支原体感染等未及时治疗有关,常伴随异常阴道分泌物。
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过度表达可形成血管丰富的息肉组织。这种情况多见于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其血管通透性改变为息肉生长提供营养支持,部分患者会出现接触性出血症状。
宫腔操作如人工流产、诊刮术等可能造成基底层内膜损伤。修复过程中若出现异常增生可形成创伤性息肉,此类息肉多位于子宫下段,术后三个月内是发生高峰期。
部分患者存在PTEN、PAX2等抑癌基因突变。这类遗传缺陷导致细胞凋亡机制异常,息肉往往多发且易复发,有子宫内膜癌家族史者需特别关注。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内分泌失调,经期避免盆浴减少感染风险,控制血压血糖在正常范围。每年进行妇科检查,出现异常子宫出血或分泌物增多时应及时就诊,超声检查能有效筛查息肉。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抗氧化物质,适量运动有助于维持激素平衡,豆制品等植物雌激素的摄入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