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先天性心脏病有什么症状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喂养困难、发育迟缓、反复呼吸道感染、青紫等症状。先天性心脏病的表现主要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等类型。
患儿在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明显增快,活动或哭闹时加重,部分婴儿可出现鼻翼扇动。这与心脏泵血功能不足导致肺部淤血有关,轻度患者可通过半卧位缓解,中重度需氧疗配合利尿剂改善。
婴儿吮吸数口即出现疲劳、出汗、拒食,体重增长缓慢。家长需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方式,选择高热量配方奶,严重者需鼻饲管营养支持。喂养时保持45度体位有助于减轻心脏负荷。
体格发育指标低于同龄儿童标准,表现为身高体重增长缓慢、肌肉瘦弱。需定期监测生长曲线,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00-120千卡热量摄入,合并心力衰竭时需限制钠盐摄入。
因肺循环充血导致气道防御功能下降,易发生肺炎、支气管炎。家长应注意保暖隔离,按时接种疫苗,出现发热咳嗽应及时就医。部分动脉导管未闭患儿感染性心内膜炎风险增高。
法洛四联症等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可见口唇、甲床持续性紫绀,活动后加重呈蹲踞现象。需避免剧烈哭闹,预防缺氧发作,严重者可临时采用膝胸体位改善缺氧。
家长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儿科心血管专科就诊,通过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日常需保持环境温度适宜,避免呼吸道感染,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儿,建议在专业心脏中心评估最佳手术时机,术后仍需长期随访心脏功能。喂养方面应保证充足营养,6月龄后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避免贫血加重心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