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后穹窿积液是怎么回事

关键词: #子宫
关键词: #子宫
子宫后穹窿积液可能由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黄体破裂、异位妊娠、肿瘤等因素引起。积液性质包括生理性渗出液和病理性出血或脓液,需结合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盆腔炎症反应可导致炎性渗出物积聚于子宫直肠陷凹,形成后穹窿积液。患者多伴有下腹坠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甲硝唑、多西环素等,急性期需卧床休息。
异位内膜组织周期性出血可积聚在盆腔最低处,形成巧克力样陈旧性积血。典型表现为进行性痛经、性交痛及不孕。药物干预包括孕三烯酮、戈舍瑞林等激素类药物,严重者需腹腔镜手术清除病灶。
排卵后黄体血管破裂出血可流入后穹窿,常见于剧烈运动或性交后突发下腹痛。出血量少时可自行吸收,大量出血需紧急手术止血,同时补充铁剂纠正贫血。
输卵管妊娠破裂时血液积聚于后穹窿,表现为停经后剧烈腹痛伴休克。需立即手术切除病灶,术后监测血β-HCG水平,必要时联合甲氨蝶呤治疗。
卵巢癌、子宫肉瘤等恶性肿瘤可引起血性腹水积聚,多伴随消瘦、腹胀、异常阴道流血。确诊需病理活检,根据分期选择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放化疗。
发现子宫后穹窿积液应完善妇科检查、超声及肿瘤标志物检测。生理性积液无须特殊处理,病理性积液需针对原发病治疗。日常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会阴清洁,急性期禁性生活。定期复查超声观察积液变化,出现持续腹痛或发热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