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与接触性皮炎有什么区别

中医养生编辑 医学科普人
13次浏览

关键词: #脂溢性皮炎 #皮炎

脂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是两种不同的皮肤疾病,主要区别在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诱发因素。脂溢性皮炎通常与皮脂分泌过多、马拉色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好发于头皮、面部等皮脂腺丰富区域;接触性皮炎则是皮肤接触外界刺激物或过敏原后发生的炎症反应,表现为接触部位的红肿、瘙痒。

脂溢性皮炎常见于头皮、眉弓、鼻翼两侧等部位,表现为油腻性鳞屑、红斑和轻度瘙痒。该病与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变化、精神压力等密切相关。马拉色菌过度繁殖会分解皮脂产生游离脂肪酸,刺激皮肤引发炎症。患者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清洁导致屏障受损。医生可能推荐使用酮康唑洗剂、二硫化硒洗剂等抗真菌药物,或短期外用弱效糖皮质激素缓解炎症。

接触性皮炎分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过敏性接触性皮炎两类。前者由强酸、强碱等直接损伤皮肤引起,后者是迟发型超敏反应,常见过敏原包括镍、染发剂、橡胶等。皮损通常局限于接触部位,边界清晰,表现为红斑、水疱甚至渗出。治疗关键在于识别并避免接触致敏物质,急性期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收敛止痒,严重时需遵医嘱使用卤米松乳膏等强效抗炎药物。反复接触过敏原可能导致慢性湿疹样改变。

两种皮炎均需注意日常护理。脂溢性皮炎患者应选择温和的清洁产品,避免高糖高脂饮食;接触性皮炎患者需做好防护措施,接触可疑物质后及时清洗。若症状持续加重或继发感染,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保持规律作息、缓解精神压力有助于改善两种皮肤病的预后。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