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的常见类型有哪些 荨麻疹常见类型有五个

荨麻疹常见类型有五个,主要有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物理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和接触性荨麻疹。
急性荨麻疹通常由食物过敏、药物过敏或感染等因素引起,表现为皮肤突发红色风团,伴随剧烈瘙痒,风团可在数小时内消退但易反复发作。治疗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或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等抗组胺药物控制症状。严重时可能需要短期使用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
慢性荨麻疹指风团反复发作超过6周,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慢性感染或甲状腺疾病有关。症状表现为每日或间歇性出现瘙痒性风团,持续时间较长。治疗需长期规律服用非镇静性抗组胺药如依巴斯汀片、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部分患者需联合使用奥马珠单抗注射液。
物理性荨麻疹由机械刺激诱发,包括皮肤划痕症、延迟压力性荨麻疹等亚型。表现为受压或摩擦部位出现线状或局限性风团,寒冷或热刺激也可诱发。治疗以避免物理刺激为主,可选用非索非那定片、咪唑斯汀缓释片等抗组胺药,严重冷接触性荨麻疹可尝试环孢素软胶囊。
胆碱能性荨麻疹由体温升高触发,如运动、情绪激动或热水浴后出现直径1-3毫米的小风团,伴明显刺痛感。发病与乙酰胆碱释放有关,治疗需避免剧烈运动和环境过热,推荐使用酮替芬胶囊、苯磺贝他斯汀片等具有抗胆碱能作用的药物,出汗后及时冷却皮肤。
接触性荨麻疹由皮肤直接接触过敏原如乳胶、植物或化妆品等物质引起,接触部位快速出现风团伴烧灼感。明确过敏原后需严格避免接触,急性发作时可使用依匹斯汀胶囊、氮卓斯汀喷鼻剂等药物,严重全身反应需立即就医处理过敏反应。
荨麻疹患者日常需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搔抓皮肤,洗澡水温不宜过高。记录饮食和接触物有助于识别诱因,保持环境温湿度适宜。慢性患者建议定期复查,根据症状调整用药方案,不可自行增减药量。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全身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