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与直肠前突区别有哪些

直肠脱垂与直肠前突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直肠脱垂是直肠全层或部分肠壁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直肠前突则是直肠前壁向阴道方向膨出但未脱出肛门。
直肠脱垂多与盆底肌松弛、长期腹压增高等因素有关,常见于老年人和经产妇。直肠前突主要因直肠阴道隔薄弱导致,多与分娩损伤或慢性便秘相关,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
直肠脱垂时肠管可能完全外翻脱出肛门,可见环形黏膜皱襞。直肠前突仅表现为直肠前壁向阴道内膨出,肛门外观正常,需通过阴道指诊或排粪造影确诊。
直肠脱垂典型症状为肛门肿物脱出伴黏液渗出,严重者可发生嵌顿坏死。直肠前突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肛门坠胀及阴道异物感,排便时需手助压迫会阴部。
直肠脱垂通过肛门视诊即可初步判断,需评估脱垂程度分级。直肠前突诊断依赖排粪造影或动态MRI,可测量膨出深度和判断是否合并其他盆底缺陷。
直肠脱垂轻症可采用盆底肌训练,中重度需行Altemeier等直肠固定术。直肠前突首选高纤维饮食和生物反馈治疗,顽固性病例需经阴道或经肛行直肠前突修补术。
两种疾病均需避免久蹲久坐,每日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饮食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规律排便习惯。出现持续肛门坠胀或排便障碍时,应及时到胃肠外科或盆底诊疗中心就诊,避免盲目使用缓泻药物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