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的种类有哪些 垂体瘤分为四种类型

垂体瘤主要分为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和无功能垂体瘤四种类型。垂体瘤是起源于垂体前叶的良性肿瘤,根据激素分泌功能及病理特征进行分类,不同类型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存在差异。
泌乳素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垂体瘤,由垂体前叶泌乳素细胞异常增生形成。女性患者可能出现闭经、溢乳、不孕等症状,男性患者多表现为性欲减退、阳痿或乳房发育。诊断主要依靠血清泌乳素水平检测和垂体MRI检查。治疗首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甲磺酸溴隐亭片,药物控制不佳时考虑经鼻蝶窦手术切除。
生长激素瘤过度分泌生长激素,青春期前发病导致巨人症,成人期发病表现为肢端肥大症。典型症状包括手足增大、下颌突出、皮肤增厚等。诊断需结合血清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检测。治疗方法包括经鼻蝶窦手术、生长抑素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注射液,以及放射治疗。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分泌过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肾上腺皮质产生过多皮质醇,引发库欣病。典型表现有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皮肤紫纹、高血压和骨质疏松。诊断需进行血皮质醇昼夜节律检测、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治疗以经鼻蝶窦手术为主,术后可配合使用酮康唑片控制皮质醇水平。
无功能垂体瘤不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激素,通常因肿瘤增大压迫周围组织才被发现。常见症状包括头痛、视力视野缺损、垂体功能减退等。诊断依赖垂体MRI和垂体激素全套检查。治疗主要采取经鼻蝶窦手术切除,大型肿瘤术后可能需辅助放射治疗。术后需长期监测垂体功能,必要时进行激素替代治疗。
垂体瘤患者应定期复查垂体MRI和激素水平,遵医嘱规范治疗。日常注意监测血压、血糖变化,保持均衡饮食并适当补钙。出现剧烈头痛、视力急剧下降等急性症状需立即就医。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定期评估垂体功能,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激素替代治疗方案,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