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肿瘤指标有哪些

乳腺肿瘤指标主要包括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三类,常见有CA15-3、CEA、乳腺超声、钼靶X线、穿刺活检等。这些指标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评估,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完成相关检查。
CA15-3是乳腺肿瘤较特异的标志物,其水平升高可能与乳腺癌进展相关,但炎症或良性病变也可能导致轻度升高。CEA作为广谱标志物,在乳腺癌转移监测中有一定价值。HER-2基因检测可指导靶向治疗选择,ER、PR检测则用于判断激素治疗敏感性。肿瘤标志物需动态观察,单次结果异常不具诊断意义。
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乳腺肿块形态、边界及血流信号,对囊实性病变鉴别灵敏度较高。BI-RADS分级系统可标准化评估恶性风险,3类以下多为良性,4类以上需进一步检查。超声引导下穿刺可精准获取组织标本,尤其适合致密型乳腺的早期筛查。
乳腺钼靶能检出微小钙化灶,对无症状早期乳腺癌筛查具有优势。检查时需压迫乳腺组织,可能产生短暂不适。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1-2年定期筛查,致密型乳腺需联合超声检查。钼靶发现的簇状微钙化、毛刺状肿块等征象提示恶性可能。
乳腺MRI对多灶性病变和胸壁侵犯评估更准确,增强扫描可显示肿瘤血供特征。适用于高危人群筛查、新辅助化疗效果评估及假体植入术后检查。但检查费用较高,需注射造影剂,不推荐作为常规筛查手段。
空心针穿刺或手术活检取得组织后,病理检查可明确肿瘤性质、分级和分子分型。免疫组化检测ER、PR、HER-2、Ki-67等指标对预后判断和治疗方案制定至关重要。导管原位癌与浸润性癌的鉴别直接影响手术范围选择。
日常应每月进行乳腺自检,关注乳房皮肤改变、乳头溢液等异常。20岁以上女性每年做临床乳腺检查,高危人群可提前开始筛查。保持规律运动、控制体重、限制酒精摄入有助于降低风险。确诊患者需遵医嘱完成全面评估,避免自行解读检查报告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