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阴道炎主要是什么细菌

细菌性阴道炎主要由阴道加德纳菌、普雷沃菌、动弯杆菌等厌氧菌过度繁殖引起,常伴随阴道微生态失衡。主要致病菌有阴道加德纳菌、普雷沃菌、动弯杆菌、人型支原体、消化链球菌等。
阴道加德纳菌是细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属于革兰氏阴性小杆菌。该菌过度增殖会破坏阴道正常乳酸杆菌环境,导致阴道分泌物增多并出现鱼腥臭味。典型症状包括灰白色稀薄分泌物、外阴轻度瘙痒。治疗可选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栓或替硝唑栓,需配合阴道乳酸菌制剂恢复微生态平衡。
普雷沃菌为革兰氏阴性厌氧杆菌,常与阴道加德纳菌协同致病。其代谢产物会升高阴道pH值,促使胺类物质释放产生特征性鱼腥味。感染后可能出现阴道黏膜充血、性交疼痛等症状。除甲硝唑类药物治疗外,建议避免阴道灌洗等破坏菌群行为,必要时可联合使用乳酸菌阴道胶囊。
动弯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弯曲杆菌,在阴道菌群失调时大量繁殖。该菌能产生大量琥珀酸等有机酸,抑制乳酸杆菌生长并加重炎症反应。临床表现可见分泌物黏附阴道壁形成均质涂层。治疗需规范使用甲硝唑片或克林霉素胶囊,同时补充阴道益生菌调节酸碱环境。
人型支原体是缺乏细胞壁的微小病原体,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其感染会干扰阴道上皮细胞糖原代谢,导致乳酸杆菌营养不足而减少。患者可能出现排尿不适或月经期症状加重。除抗生素治疗外,应要求性伴侣同步检查,可选用阿奇霉素分散片或多西环素肠溶胶囊进行联合治疗。
消化链球菌为革兰氏阳性厌氧球菌,常与其他致病菌形成生物膜增加治疗难度。该菌能产生蛋白水解酶破坏阴道防御屏障,引起分泌物pH值升高至4.5以上。顽固性病例需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可选用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或莫西沙星片,配合定期阴道微生态检测评估疗效。
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需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日常可适量摄入含益生菌的酸奶,但不宜用酸奶直接冲洗阴道。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月经期需继续用药防止复发。若出现发热、盆腔疼痛或反复发作,应及时就医排除盆腔炎等并发症。定期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