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先天性幽门肥厚是什么意思

关键词: #宝宝
关键词: #宝宝
宝宝先天性幽门肥厚是指幽门肌层异常增厚导致的消化道梗阻性疾病,属于新生儿期常见外科急症。主要表现为喷射性呕吐、胃蠕动波、体重不增等症状,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
幽门环形肌纤维增生导致幽门管狭窄,胃内容物通过受阻。可能与遗传因素、胃肠激素紊乱有关,孕晚期胎儿幽门肌层发育异常是主要病理基础。典型表现为生后2-8周出现进食后剧烈呕吐,呕吐物不含胆汁。
特征性喷射状呕吐多发生在喂奶后,呕吐物为未消化奶液。可见从左肋缘向右上腹移动的胃蠕动波,右上腹可触及橄榄形包块。长期呕吐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不良,需警惕代谢性碱中毒。
超声检查是首选诊断手段,幽门肌层厚度超过4毫米、幽门管长度超过16毫米可确诊。钡餐造影可见线状幽门管和鸟嘴样胃窦,但目前已较少使用。需与胃食管反流、肠旋转不良等疾病鉴别。
幽门肌切开术是标准治疗方法,通过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纵行切开幽门肌层。术前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术后6小时可开始少量喂食。手术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包括黏膜穿孔、切口感染等。
术后需少量多次喂养,从5毫升葡萄糖水开始逐渐增加奶量。家长需每日消毒切口并观察有无渗液,2周内避免腹部受压。定期随访生长发育情况,多数患儿术后呕吐症状完全消失。
家长发现宝宝出现反复喷射性呕吐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喂药或调整奶粉。术后喂养需严格遵循医嘱,注意观察尿量及精神状态。定期监测体重增长曲线,保证充足营养摄入有助于恢复。日常注意奶瓶消毒与喂养姿势,减少空气吞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