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的检查有哪些

猩红热的检查主要有咽拭子培养、血常规检查、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C反应蛋白检测、尿常规检查等。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需通过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
咽拭子培养是诊断猩红热的关键检查,通过采集患者咽部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可检测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该检查操作简单且特异性高,阳性结果可明确病原体。采样时需用无菌棉签擦拭咽后壁及扁桃体隐窝,避免唾液污染影响结果。若培养阳性需结合临床症状与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加,部分患者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疾病初期可能出现一过性血小板减少,恢复期可见反应性淋巴细胞增多。血象变化虽非特异性,但能辅助评估感染程度和机体免疫状态,对判断病情进展有参考价值。
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通过检测血清中ASO抗体水平,可反映近期链球菌感染情况。猩红热发病1周后ASO效价开始上升,3-5周达高峰。该检查对疾病早期诊断价值有限,但有助于回顾性诊断和判断有无链球菌感染后反应,如风湿热或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
C反应蛋白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猩红热急性期CRP水平显著升高,与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动态监测CRP变化可评估治疗效果,数值持续不降需警惕化脓性并发症。该检查灵敏度高但特异性较低,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解读。
尿常规可早期发现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典型表现为镜下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疾病初期可能出现一过性尿酸盐结晶,恢复期需复查以排除肾脏损害。对于出现眼睑浮肿或尿量减少的患者,应增加尿检频次。
猩红热患者确诊后需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且咽拭子培养转阴,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7天。恢复期注意补充水分与维生素,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用温盐水漱口可缓解咽痛。居家环境定期通风消毒,患儿衣物用具应煮沸或日光暴晒。疾病痊愈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尿常规和心电图以监测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