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心肌受损的症状有哪些

小孩心肌受损的症状主要有胸闷、心悸、乏力、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心肌受损可能与病毒感染、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药物副作用、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心率异常、水肿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胸闷是小孩心肌受损的常见症状,表现为胸部压迫感或不适。心肌供血不足或炎症刺激可能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影响心脏泵血功能。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或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均可引发胸闷。家长需观察孩子是否在活动后胸闷加重,避免剧烈运动。若伴随冷汗或嘴唇发紫,应立即就医。
心悸指孩子自觉心跳加快、沉重或不规则,可能与心肌电传导异常有关。心肌炎或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可导致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家长需注意孩子静息时心率是否超过正常范围,避免摄入含咖啡因食物。严重心悸可能需使用盐酸普罗帕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但须严格遵医嘱。
乏力表现为孩子易疲劳、活动量明显减少,与心肌收缩功能下降导致的全身供氧不足有关。病毒性心肌炎或慢性心力衰竭患儿常见此症状。家长应记录孩子睡眠时长和质量,避免过度劳累。轻度乏力可通过休息缓解,持续存在需检查心肌酶谱和心电图。
呼吸急促多在平卧或活动时加重,因心肌泵血功能减退导致肺淤血。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积液患儿可能出现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家长需监测孩子呼吸频率,婴幼儿超过40次/分钟应警惕。需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必要时使用呋塞米片减轻心脏负荷。
面色苍白反映外周循环灌注不足,常见于急性心肌损伤。严重心肌缺血或心源性休克时,伴随四肢发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家长需对比孩子日常面色,突然出现的苍白需紧急就医。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心肌炎患儿可能需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
家长应保证孩子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担。饮食选择易消化、低盐食物,限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监测心功能恢复情况。注意观察夜间睡眠状态,出现烦躁不安或咳粉红色泡沫痰提示病情加重,需立即急诊处理。恢复期可遵医嘱进行适度康复训练,逐步提升活动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