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扁桃体炎需做哪些检查项目

关键词: #扁桃体炎
关键词: #扁桃体炎
化脓性扁桃体炎需进行咽拭子培养、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扁桃体分泌物涂片检查及超声检查等项目。化脓性扁桃体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咽痛、发热、扁桃体充血肿胀伴脓性分泌物,需结合检查结果明确病原体及炎症程度。
通过棉签采集扁桃体表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种类,如A组β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该检查对指导抗生素选择有重要意义,需在未使用抗菌药物前完成采样。采样时可能引发短暂恶心反应,检查前2小时应禁食。
通过静脉采血分析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化脓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比例常明显升高,伴发热者可能出现核左移现象。该检查可评估感染严重程度,若白细胞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或出现幼稚细胞,需警惕全身感染扩散。
作为急性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细菌性感染时其升高幅度通常超过病毒性感染,动态监测有助于判断治疗效果。该指标联合血常规可提高细菌感染诊断准确性,正常值一般小于10mg/L。
将脓性分泌物制成玻片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可快速判断细菌形态和染色特性。发现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提示链球菌感染,成簇分布的革兰阳性球菌可能为葡萄球菌。该方法虽不能替代培养,但能为早期经验性用药提供参考。
高频超声可显示扁桃体肿大程度、脓肿形成及周围组织浸润情况。对于反复发作或疗效不佳者,超声能鉴别扁桃体周围脓肿、深部淋巴结炎等并发症。检查无辐射且操作简便,儿童患者耐受性较好。
确诊化脓性扁桃体炎后应遵医嘱足疗程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治疗期间需保持口腔清洁,用生理盐水漱口每日4-6次,饮食选择温凉流质以减少咽部刺激。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或颈部僵硬时须立即复诊,警惕扁桃体周围脓肿或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