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牙齿矫正后遗症

牙齿矫正后可能出现牙根吸收、牙龈萎缩、牙齿松动、颞下颌关节紊乱、牙釉质脱矿等后遗症。牙齿矫正是通过施加外力使牙齿移动至理想位置的过程,过程中可能对牙齿及周围组织产生一定影响。
牙齿矫正过程中施加的机械力可能刺激牙根表面细胞活性,导致牙根长度缩短。轻度牙根吸收通常无明显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牙齿敏感或松动。正畸治疗期间需定期拍摄X线片监测牙根状态,若发现吸收进展过快需调整矫治力度。使用低摩擦矫治器或间歇性加力可降低风险。
矫治器长期刺激或口腔清洁不足可能导致牙龈边缘退缩,暴露出部分牙根。表现为牙齿变长、冷热敏感,严重时可能影响美观。日常需使用软毛牙刷及牙缝刷清洁托槽周围,配合冲牙器减少菌斑堆积。正畸蜡可缓解矫治器对黏膜的摩擦刺激。
牙齿在移动过程中会出现生理性松动,一般矫正结束后会逐渐稳固。但过度加力或牙周状况不佳可能造成病理性松动。矫正前需治疗现有牙周炎,矫正中避免咬硬物。出现异常松动时需及时复诊,医生可能调整矫治方案或暂停加力。
咬合关系改变可能暂时影响关节受力,表现为张口弹响、疼痛或受限。多发生于矫正初期或调整矫治器后,通常1-2周适应后缓解。持续症状需通过咬合板治疗或调整矫治方案。矫正前评估关节状况可预防该问题发生。
托槽周围易堆积食物残渣导致局部脱矿,表现为白垩色斑块。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涂氟可增强釉质抗酸能力。严重脱矿可能形成龋齿,需进行再矿化治疗或树脂充填。隐形矫治器可减少釉质脱矿概率。
矫正结束后需长期佩戴保持器防止复发,第一年需全天佩戴,之后逐渐减少至夜间佩戴。日常避免用牙齿开瓶盖等硬物咬合行为,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选择经验丰富的正畸医师、严格遵循医嘱能有效降低后遗症发生概率,多数后遗症通过及时干预可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