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疙瘩放疗的副作用

瘢痕疙瘩放疗可能出现皮肤反应、色素沉着、组织纤维化等副作用,多数程度较轻且可控。放疗是抑制瘢痕疙瘩复发的有效手段,需在医生评估后规范进行。
皮肤反应是放疗后最常见的表现,包括照射区域发红、干燥、脱屑或轻微灼痛,通常出现在治疗开始后1-2周。这类反应属于放射性皮炎范畴,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使用医用保湿剂缓解。色素沉着多表现为治疗部位颜色加深,与黑色素细胞受辐射刺激有关,多数在3-6个月逐渐淡化。组织纤维化属于远期反应,因放射线导致胶原代谢异常,可能使瘢痕区域质地变硬,但程度通常较原发病变轻微。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放射性溃疡或毛细血管扩张。放射性溃疡多见于皮肤敏感或照射剂量偏高者,表现为经久不愈的创面;毛细血管扩张则因微小血管损伤导致局部红血丝显露。这两种情况需由医生进行专业伤口护理或激光干预。另有罕见报道显示,长期大剂量放疗可能影响儿童骨骼发育或增加远期肿瘤风险,但瘢痕疙瘩治疗剂量远低于该阈值。
进行放疗期间应避免搔抓或摩擦治疗区域,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刺激。治疗后半年内需严格防晒,防止紫外线加重色素沉着。若出现水疱、渗液或剧烈疼痛,应立即联系主治医生调整方案。联合硅酮制剂压迫或糖皮质激素注射可降低放疗剂量需求,从而进一步减少副作用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