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挂水3天还发烧怎么办

疱疹性咽峡炎挂水3天仍发烧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可能由病毒未完全清除、继发细菌感染或药物敏感性不足引起,可通过抗病毒治疗、抗生素干预、退热对症处理等方式进一步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等肠道病毒引起,若挂水3天后持续发热,可能需强化抗病毒治疗。医生可能调整使用更昔洛韦注射液、阿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等静脉抗病毒药物。患儿常伴随咽部疱疹溃疡、拒食等症状,家长需观察口腔黏膜变化,配合医生进行血常规等检查评估病毒载量。
持续发热可能提示合并细菌感染,如链球菌性咽炎或中耳炎。医生可能加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阿奇霉素注射液等抗生素。家长需注意患儿是否出现脓性分泌物、耳痛等新发症状,避免擅自使用退烧药掩盖病情。
体温超过38.5℃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栓等剂型退热。家长需保持患儿每日饮水量,采用温水擦浴辅助物理降温,记录发热间隔时间与峰值变化供医生参考。
反复发热可能与患儿免疫功能暂时低下有关。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脾氨肽冻干粉等免疫调节剂。家长需保证患儿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草莓等水果,但需避开溃疡部位防止刺激。
需警惕脑膜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医生可能安排脑脊液检查、心肌酶谱检测。若患儿出现嗜睡、肢体无力或心率异常,家长须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必要时转入儿科重症监护室。
家长应保持患儿口腔清洁,使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溃疡愈合,选择温凉的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监测体温每4小时一次,发热期间避免包裹过厚衣物。若72小时内体温未降至38℃以下或出现抽搐、皮疹等症状,须立即返院复查血象与C反应蛋白。恢复期需居家隔离2周,玩具餐具每日煮沸消毒,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