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减退是什么原因

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由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损伤、碘摄入异常、药物或手术因素、垂体或下丘脑病变等原因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可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定期监测、病因治疗、心理疏导等方式干预。
部分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甲状腺激素合成酶基因突变有关。这类患者通常在婴幼儿期或青少年期出现发育迟缓、智力障碍等表现。需通过甲状腺功能筛查确诊,确诊后需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替代治疗,并定期监测促甲状腺激素水平。
桥本甲状腺炎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会产生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逐渐破坏甲状腺组织。早期可能仅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后期会出现怕冷、乏力、体重增加等症状。治疗需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并避免高碘饮食。
长期碘缺乏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常见于偏远缺碘地区;而碘过量也可能抑制甲状腺功能。患者可能出现颈部增粗、反应迟钝等症状。需通过尿碘检测评估碘营养状态,缺碘者需补充碘盐或碘剂,碘过量者需限制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摄入。
甲状腺手术切除后、放射性碘治疗甲亢药物过量均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部分抗心律失常药、锂剂等药物也会干扰甲状腺功能。这类患者需根据手术范围或药物剂量调整左甲状腺素钠片用量,术后需每6-12周复查甲状腺功能。
垂体肿瘤、产后大出血等导致的垂体功能减退,或下丘脑损伤会影响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引起中枢性甲减。患者可能同时存在肾上腺、性腺功能异常。治疗需先处理原发病,同时补充氢化可的松和左甲状腺素钠片,并监测多腺体功能。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和富含硒、锌的食物如巴西坚果、牡蛎等。避免大量进食卷心菜、木薯等致甲状腺肿食物。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冬季注意保暖。建议每3-6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根据结果调整药物剂量。出现心悸、多汗等药物过量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