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造影能排除哪些病变

关键词: #小肠
关键词: #小肠
小肠造影可辅助排除小肠梗阻、克罗恩病、小肠肿瘤、憩室炎、肠结核等病变。小肠造影是通过口服或插管注入造影剂后,利用X线或CT观察小肠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对黏膜病变、狭窄、占位性病变等有较高诊断价值。
小肠造影能显示肠管扩张、造影剂通过受阻或完全中断,帮助判断机械性梗阻部位及程度。常见病因包括肠粘连、肠套叠、疝气嵌顿等。典型表现为鸟嘴征或弹簧圈征,需结合临床症状如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综合判断。若确诊为完全性梗阻,需禁食并考虑胃肠减压或手术治疗。
该检查可发现节段性肠壁增厚、鹅卵石样黏膜改变、纵深溃疡及跳跃性病变,是克罗恩病诊断的重要依据。活动期可见肠管僵硬、肠腔狭窄伴近端扩张,慢性期可能出现纤维性狭窄。需配合结肠镜和病理活检明确诊断,治疗常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泼尼松龙片、英夫利昔单抗注射液等药物。
造影可检出黏膜隆起、充盈缺损或肠壁僵硬等肿瘤征象,对间质瘤、腺癌、淋巴瘤等占位病变有筛查意义。良性肿瘤多呈边缘光滑的圆形缺损,恶性肿瘤常伴黏膜破坏和管腔狭窄。确诊需依赖胶囊内镜或小肠镜取活检,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晚期可联合使用卡培他滨片、奥沙利铂注射液等化疗药物。
表现为肠壁外突出的囊袋状造影剂滞留,合并感染时可见憩室周围黏膜水肿。多发生于空肠近端,常见症状为左下腹痛和发热。轻度病例可口服左氧氟沙星片、甲硝唑片抗感染,反复发作或穿孔者需手术切除病变肠段。
典型征象包括回盲部变形、激惹征、线样征等,可能伴随肠管狭窄和瘘管形成。需与克罗恩病鉴别,结核菌素试验和病理发现干酪样坏死有确诊价值。治疗需规范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疗程通常需6-9个月。
进行小肠造影前需空腹6-8小时,检查后建议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若出现持续腹痛、便血或造影剂滞留超过24小时,应及时就医。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尖锐或不易消化食物,肠结核患者需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结核治疗。定期复查影像学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