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发生了腹膜炎该怎办

腹膜炎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术后护理等方式治疗。腹膜炎通常由消化道穿孔、腹腔感染、外伤、术后并发症、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
腹膜炎患者需立即禁食以减少胃肠内容物刺激腹膜,同时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胃肠减压能缓解腹胀和呕吐,降低腹腔压力。操作时需注意胃管固定和引流液性状观察,避免误吸或管道堵塞。
患者需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补液量和速度需根据血压、尿量等指标调整,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严重感染患者可能需要输注血浆或白蛋白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需早期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获得细菌培养结果后应调整敏感抗生素。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及过敏反应。
对于消化道穿孔、化脓性腹膜炎等需急诊手术,包括穿孔修补术、腹腔脓肿引流术、肠造瘘术等。手术需彻底清除腹腔脓液和坏死组织,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合并肠梗阻者可能需肠切除吻合。
术后需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引流液性质和量。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期更换敷料。早期床上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出院后需定期复查,监测有无肠粘连或切口感染。
腹膜炎患者恢复期应保持低脂易消化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可逐步增加鱼肉、蒸蛋等优质蛋白摄入。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但需坚持散步等轻度活动预防肠粘连。出现发热、腹痛加剧等症状需立即复诊。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不可自行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