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康复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川崎病康复后需注意定期复查、预防感染、监测心脏功能、调整饮食结构、观察药物反应等事项。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康复期管理对预防冠状动脉病变至关重要。
康复后1-3个月内需每2周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6个月内每月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若曾合并冠状动脉扩张,需持续随访至病变完全消退。复查时需重点评估血小板计数、血沉等指标,警惕血管炎复发。
康复后3-6个月免疫力较低,应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接种疫苗需咨询医生。注意手卫生及口腔护理,流感季节可佩戴口罩。若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疗,活疫苗接种需延迟9-11个月。
每日测量心率血压,观察有无胸闷、心悸等症状。冠状动脉病变患儿需限制剧烈运动,定期进行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检查发现ST-T改变或心律失常时需立即就医。
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西蓝花、猕猴桃等食物,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限制高盐高脂饮食,每日钠摄入不超过3克。合并冠脉病变者需采用低胆固醇饮食,控制动物内脏摄入。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者需观察牙龈出血、黑便等不良反应,必要时联合双嘧达莫片抗凝。使用丙种球蛋白后可能出现头痛、发热等输液反应。切勿自行调整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剂量。
康复期应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过度疲劳。家长需记录患儿体温、食欲及活动量变化,出现持续低热或皮疹复发时及时就诊。注意心理疏导,避免患儿因治疗产生焦虑情绪,可通过游戏等方式缓解医疗恐惧。冬季注意保暖,夏季避免暴晒,建立健康档案完整保存检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