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幽门肥厚的症状有哪些

宝宝幽门肥厚主要表现为喷射性呕吐、喂养困难、体重不增、脱水及胃蠕动波。幽门肥厚是婴幼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可能与遗传因素、胃肠激素紊乱、神经发育异常等有关,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
典型症状为进食后10-30分钟出现剧烈呕吐,呕吐物不含胆汁且呈喷射状。呕吐频率随病情进展逐渐增加,严重时每次喂奶后均发生。长期呕吐可能导致胃酸丢失,引发代谢性碱中毒。家长需记录呕吐次数及性状,就诊时携带喂养记录供医生参考。
婴儿常表现为拒食、哭闹或吸吮无力,因幽门梗阻导致胃排空延迟而产生饱胀感。部分患儿会出现觅食反射增强但进食后立即吐出的矛盾表现。建议家长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方式,喂奶后竖抱拍嗝20-30分钟,若症状持续应尽早就医。
由于营养摄入不足和反复呕吐,患儿体重增长曲线明显低于同龄标准,甚至出现体重下降。生长迟缓多发生于出生后2-8周,每月体重增幅不足500克需高度警惕。家长应每周监测体重并绘制生长曲线图,发现异常及时至小儿外科评估。
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前囟凹陷是常见脱水体征,严重时可能出现嗜睡或烦躁。呕吐导致的水电解质紊乱可引发低氯低钾血症,需通过静脉补液纠正。家长可观察婴儿眼窝是否凹陷、口唇是否干燥,6小时内无尿需立即急诊处理。
左上腹可见从左肋下向右移动的波浪形蠕动波,触诊可摸到橄榄形包块。该体征在喂奶后或呕吐前尤为明显,是幽门肌层肥厚的直接表现。检查时需让婴儿处于安静状态,若触及包块应避免反复按压刺激。
确诊后通常需行幽门环肌切开术,术后6小时可开始少量喂水,24小时内逐步恢复喂养。日常护理需保持切口干燥清洁,术后2周避免俯卧位。喂养时注意奶温适宜、流速缓慢,定期随访监测生长发育指标。出现呕吐复发、发热或切口红肿需及时返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