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分几期几型

宫颈癌主要分为四期(I-IV期)和两种病理类型(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分期依据肿瘤浸润范围及转移情况,分型则基于组织学特征。
I期指肿瘤局限于宫颈,IA期病灶深度不超过5毫米,IB期病灶超过5毫米或肉眼可见。II期肿瘤侵犯超出宫颈但未达盆壁或阴道下1/3,IIA期无宫旁浸润,IIB期存在宫旁浸润。III期肿瘤扩展至盆壁或阴道下1/3,IIIA期侵犯阴道下1/3未达盆壁,IIIB期侵犯盆壁或导致肾积水。IV期肿瘤侵犯膀胱/直肠黏膜或发生远处转移,IVA期侵犯邻近器官,IVB期存在远处转移。
鳞状细胞癌占宫颈癌的80%-90%,起源于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多与高危型HPV感染相关,常见于宫颈外口。腺癌占比10%-20%,起源于宫颈管柱状上皮细胞,部分与HPV感染无关,可能表现为黏液分泌型、子宫内膜样型等亚型。少数病例为腺鳞癌等混合型肿瘤。
妇科检查评估肿瘤大小和宫旁浸润,MRI检测宫旁和淋巴结转移,CT排查远处转移,PET-CT用于晚期全身评估。膀胱镜和直肠镜辅助判断IVA期侵犯,病理活检明确分型。血清SCC抗原对鳞癌监测有参考价值。
IA期可行锥切或全子宫切除,IB-IIA期采用根治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或同步放化疗。IIB-IVA期以放疗为主联合顺铂化疗,晚期可加用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IVB期以全身治疗和姑息治疗为主。腺癌对放疗敏感性较低,更倾向手术治疗。
I期5年生存率超过90%,II期降至60%-80%,III期约30%-50%,IV期不足20%。鳞癌对放疗敏感,腺癌易发生隐匿转移。淋巴结转移使复发风险增加3倍,肿瘤超过4厘米预后显著下降。年轻患者腺癌比例较高,预后较同龄鳞癌患者差。
定期宫颈癌筛查可发现癌前病变,接种HPV疫苗能预防70%以上宫颈癌。治疗后需长期随访,前2年每3-6个月复查妇科检查、HPV检测和影像学评估。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吸烟及多个性伴侣等危险因素。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或排液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