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又拉又痛是什么原因

肚子又拉又痛可能与饮食不当、胃肠炎、肠易激综合征、食物中毒、肠道寄生虫感染等原因有关。腹泻伴随腹痛是消化系统常见症状,通常由胃肠功能紊乱或器质性疾病引起,需结合具体表现判断病因。
短时间内摄入过量生冷、辛辣或变质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导致肠蠕动加快引发腹痛腹泻。典型表现为进食后1-2小时内出现脐周阵发性绞痛,排便后腹痛减轻。这种情况无须特殊治疗,可通过饮用淡盐水补充电解质,暂时禁食4-6小时待症状缓解后逐渐恢复清淡饮食。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炎常导致腹痛腹泻,可能伴有低热、恶心呕吐。轮状病毒感染多见于儿童,表现为水样便;细菌性胃肠炎常见黏液脓血便。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蒙脱石散、消旋卡多曲颗粒等止泻药物,细菌感染时可使用诺氟沙星胶囊,同时注意预防脱水。
功能性胃肠病引发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部隐痛伴排便次数增多,排便后腹痛缓解。症状常与精神紧张、饮食刺激有关。治疗可选用匹维溴铵片调节肠道运动,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改善肠道微生态,同时需保持规律作息。
食用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污染的食物后2-6小时出现剧烈腹痛和水样腹泻,可能伴随发热。严重时需用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控制腹泻,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若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视物模糊,需警惕肉毒杆菌中毒,应立即就医。
阿米巴原虫或贾第鞭毛虫感染可引起慢性腹泻与间歇性腹痛,粪便中可见黏液或血丝。确诊需通过粪便检查,治疗常用甲硝唑片、替硝唑片等抗原虫药物。疫区旅行史或饮用生水后出现症状者需考虑此病。
出现持续性腹痛腹泻时应记录排便频率和性状,避免摄入乳制品和高纤维食物。若症状超过48小时未缓解,或出现血便、高热、意识模糊等严重表现,须立即就医进行血常规、粪便培养等检查。日常注意饮食卫生,处理生熟食分开,外出就餐选择卫生条件合格的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