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疱疹如何治疗

儿童口腔疱疹可通过局部用药、口服药物、物理降温、饮食调整、预防继发感染等方式治疗。儿童口腔疱疹通常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水疱、溃疡伴疼痛,可能伴有发热、拒食等症状。
疱疹破溃后可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抑制病毒复制,缓解疼痛可选用利多卡因凝胶局部涂抹。合并细菌感染时可配合使用西地碘含片,该药物含有效碘能广谱杀菌。用药前需清洁口腔,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发热超过38.5℃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抗病毒治疗常用阿昔洛韦颗粒。合并细菌感染时可能需头孢克洛干混悬剂,该药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所有口服药物均需根据体重调整剂量,禁止自行增减药量。
低热阶段建议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配合退热贴敷额头。保持室内通风,衣着宽松透气。体温骤升时需警惕高热惊厥,及时监测体温变化。物理降温同时需保证每日饮水量,预防脱水加重症状。
选择常温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避免酸性果汁刺激溃疡。恢复期可逐步添加鸡蛋羹、土豆泥等软食。餐具需单独消毒,喂养时注意食物温度。少量多餐保证营养摄入,必要时补充维生素B族促进黏膜修复。
教导儿童勿抓挠疱疹,修剪指甲避免皮肤破损。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进食后漱口。玩具、毛巾需煮沸消毒,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疱疹结痂前暂缓入园,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与尿量,出现持续高热、嗜睡或尿量减少需立即就医。恢复期保持作息规律,适当补充乳铁蛋白增强免疫力。注意与其他儿童隔离直至疱疹完全结痂,患病期间避免接触孕妇与新生儿。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感染指标,溃疡未愈时暂缓疫苗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