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造瘘术的适应证有哪些

经皮肾造瘘术的适应证主要有尿路梗阻、肾积水、肾盂肾炎、肾结石术后引流及肿瘤压迫输尿管等。该手术通过建立体外引流通道缓解肾脏压力,需严格评估患者病情后实施。
尿路梗阻是经皮肾造瘘术最常见的适应证,多由结石、狭窄或先天性畸形导致。当梗阻引起肾盂内压升高时,患者可能出现腰部胀痛、少尿或无尿。此时需通过造瘘引流尿液保护肾功能,术后可配合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枸橼酸氢钾钠颗粒等药物辅助排石。梗阻解除前需定期更换造瘘管,防止感染。
长期肾积水可导致肾实质萎缩,常见于输尿管肿瘤或腹膜后纤维化。造瘘术能迅速降低肾盂压力,改善肾小球滤过功能。术中需超声引导定位穿刺点,术后监测尿量及电解质。对于感染性肾积水,需联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控制感染。
复杂性肾盂肾炎合并脓肾时,造瘘可引流脓液并局部给药。患者多伴有高热、寒战及菌血症症状,需先留取尿液培养。术后通过造瘘管灌注碳酸氢钠注射液冲洗脓腔,全身应用注射用美罗培南等广谱抗生素。感染控制后需进一步处理原发病因。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常留置造瘘管,用于残石排出及止血观察。引流液呈血性时应延迟拔管,必要时使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止血。术后5-7天复查CT确认无结石残留,拔管前需夹闭管道24小时评估自主排尿功能。
晚期盆腔肿瘤压迫输尿管导致肾功能损害时,姑息性造瘘可改善生活质量。需注意肿瘤侵犯可能增加穿刺出血风险,术前需完善凝血功能检查。合并恶液质患者应加强造瘘口护理,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
术后需保持造瘘管通畅,每日记录尿量及性状。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导管脱出,淋浴时用防水敷料保护穿刺部位。饮食宜低盐优质蛋白,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出现发热、引流液浑浊或导管堵塞时需及时就医,定期复查肾功能及超声评估引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