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内障怎么引起的

急性白内障可能由外伤性晶状体损伤、葡萄膜炎继发混浊、代谢性疾病急性发作、药物毒性反应、放射性损伤等原因引起。急性白内障通常表现为视力骤降、晶状体混浊、眩光敏感等症状,需通过裂隙灯检查确诊。
眼部钝挫伤或穿透伤可直接导致晶状体囊膜破裂,房水渗入引发纤维蛋白渗出。常见于运动撞击、尖锐物刺伤等情况,可能伴随前房积血、虹膜根部离断等体征。需紧急行晶状体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可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控制炎症。
急性前葡萄膜炎时炎性细胞和蛋白质渗出可沉积于晶状体表面,多见于强直性脊柱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患者会出现眼痛、睫状充血等症状。需使用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联合散瞳治疗,严重时需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低钙血症可造成晶状体渗透压失衡,导致皮质水隙形成和纤维肿胀。典型表现为双眼迅速发展的雪花样混浊。需静脉输注胰岛素或葡萄糖酸钙纠正代谢紊乱,配合吡诺克辛钠滴眼液延缓混浊进展。
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可诱发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特征为视力进行性下降伴色觉异常。应立即停用致病药物,局部使用谷胱甘肽滴眼液,必要时行超声乳化吸除术。
眼部接受超过10Gy的放射线照射后,晶状体上皮细胞DNA断裂可导致后极部星状混浊。常见于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潜伏期2-8个月。需使用超氧化物歧化酶滴眼液抗氧化,成熟期需行囊外摘除术。
急性白内障患者应避免揉眼和剧烈运动,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饮食需控制血糖并增加深色蔬菜摄入,补充维生素C和花青素。术后定期复查眼压和眼底,人工晶体植入者需警惕后发性白内障。出现眼红眼痛等异常应及时返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