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通过什么检查能确诊

白内障可通过裂隙灯检查、视力检查、眼压测量、眼底检查、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检查确诊。白内障是晶状体混浊导致的视觉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眩光感等症状。
裂隙灯检查是诊断白内障的核心方法,通过显微镜放大观察晶状体混浊程度、位置及类型。医生会使用裂隙灯照射眼睛,评估晶状体皮质、核部或后囊下是否出现灰白色或棕黄色混浊。该检查能明确白内障分期,同时排除角膜炎、虹膜粘连等并发症。
标准对数视力表可量化患者视功能损害程度。白内障患者常出现渐进性视力下降,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对比敏感度降低,晚期视力可降至手动或光感。检查需在标准照明下进行,配合针孔镜测试可区分屈光不正与晶状体混浊导致的视力障碍。
非接触眼压计或Goldmann压平眼压计可筛查是否合并青光眼。部分膨胀期白内障可能引发继发性青光眼,表现为眼压升高超过21mmHg。检查前需避免揉眼或佩戴隐形眼镜,测量数据需结合前房深度评估房水循环状态。
散瞳后间接检眼镜检查能观察视网膜健康状况。严重白内障会妨碍眼底评估,此时需进行B超检查排除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等病变。对于拟手术患者,眼底检查可预判术后视力恢复潜力,尤其需关注黄斑区是否存在年龄相关性病变。
角膜内皮显微镜可量化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形态。白内障手术可能损伤内皮细胞,术前检查若发现细胞密度低于1000个/mm²或形态异常,需调整手术方案。该检查对合并角膜病变或既往眼外伤患者尤为重要。
确诊白内障后应避免强光刺激,外出佩戴防紫外线太阳镜。饮食可增加深色蔬菜水果摄入,补充叶黄素、玉米黄质等抗氧化物质。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防止外伤撞击眼部。术后需按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等预防感染,定期复查视力及眼底情况。若出现眼红、眼痛或突发视力下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