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虫性阴道炎怎么确诊

关键词: #滴虫性阴道炎
关键词: #滴虫性阴道炎
滴虫性阴道炎可通过阴道分泌物检查、胺试验、阴道pH值检测、培养法和核酸扩增试验等方式确诊。滴虫性阴道炎通常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表现为外阴瘙痒、泡沫状黄绿色分泌物等症状。
阴道分泌物检查是诊断滴虫性阴道炎的主要方法。医生会使用无菌棉签采集阴道分泌物,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活动的阴道毛滴虫。该方法操作简便且快速,但敏感性较低,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若检查结果为阳性,结合临床症状可确诊。若结果为阴性但症状典型,需进一步进行其他检查。
胺试验通过检测阴道分泌物中胺类物质来判断是否存在滴虫感染。医生会在阴道分泌物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若产生鱼腥味则为阳性,提示可能感染阴道毛滴虫。该试验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不足,常作为辅助诊断手段。阳性结果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阴道pH值检测可辅助诊断滴虫性阴道炎。正常阴道pH值为3.8-4.5,滴虫感染时pH值常超过4.5。医生会使用pH试纸直接测量阴道分泌物酸碱度。该方法简单快捷,但特异性较差,需与其他检查联合应用。pH值升高还可见于细菌性阴道病等其他感染。
培养法是诊断滴虫性阴道炎的金标准。医生将阴道分泌物接种于特殊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48-72小时,观察是否有阴道毛滴虫生长。该方法敏感性高,能检出少量病原体,但耗时较长且需要专业实验室条件。适用于症状典型但常规检查阴性的患者。
核酸扩增试验通过检测阴道毛滴虫特异性DNA或RNA来确诊。该方法敏感性高,能检出极少量病原体,且不受样本保存时间影响。但检测成本较高,通常在常规检查无法确诊时使用。核酸扩增试验还可同时检测其他性传播病原体,适用于混合感染筛查。
确诊滴虫性阴道炎后,患者需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替硝唑栓等药物治疗,避免性生活至治愈。日常应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棉质内裤并勤换洗,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冲洗阴道。治疗期间建议性伴侣同时检查治疗,防止交叉感染。饮食宜清淡,多饮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