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中耳炎流脓一直不好怎么办

小孩中耳炎流脓一直不好可通过保持耳道清洁、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鼓膜穿刺引流、鼓膜置管术等方式治疗。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上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免疫低下等原因引起。
家长需用无菌棉签轻柔清理外耳道分泌物,避免脓液堆积加重感染。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外耳道,但禁止自行深入耳道或使用尖锐物品。清洁后保持耳部干燥,洗澡时可用防水耳塞。若脓液呈黄绿色或带血丝,可能提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需及时就医。
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环丙沙星滴耳液等可局部控制感染。滴药前需将药液温热至体温,患儿侧卧患耳朝上,滴入3-5滴后轻拉耳廓使药液流入。部分滴耳液含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可减轻黏膜水肿。用药后保持体位5分钟,每日2-3次,疗程通常不超过10天。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适用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青霉素类抗生素对肺炎链球菌效果较好,大环内酯类适用于支原体感染。若用药48小时无改善,需考虑耐药菌可能。家长须完成全程治疗,避免随意停药导致慢性化。
对于鼓室积脓严重者,耳鼻喉科医生会在局麻下用穿刺针切开鼓膜排脓,术后使用硼酸酒精棉球填塞外耳道。该操作可迅速缓解耳痛和发热,同时获取脓液培养指导用药。穿刺后需避免耳道进水,遵医嘱使用滴耳液预防继发感染。
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或通气功能障碍者,可能需在全麻下放置通气管。通气管留存6-12个月,期间避免游泳和剧烈运动。术后定期复查听力,多数患儿置管后听力可恢复。通气管通常自行脱落,若长期滞留需手术取出。
家长应避免让患儿用力擤鼻涕,哺乳期婴儿喂奶时保持头高位。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减少二手烟暴露。急性期可冷敷耳周减轻疼痛,发热时补充水分。观察是否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并发症征兆,定期复查耳镜评估鼓膜愈合情况。饮食宜清淡,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锌促进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