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和胆囊癌有什么区别

胆囊炎与胆囊癌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疾病,主要区别在于胆囊炎属于炎症性疾病,胆囊癌属于恶性肿瘤。胆囊炎主要由细菌感染、胆结石等因素引发,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发热等症状;胆囊癌是胆囊黏膜细胞恶性增殖,早期症状隐匿,晚期可能出现黄疸、消瘦等表现。
胆囊炎多与胆结石梗阻、细菌感染有关,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等。长期高脂饮食、肥胖等因素可增加胆结石形成概率,进而诱发炎症。胆囊癌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胆囊慢性炎症长期刺激、胆胰管合流异常、胆囊息肉恶变等因素相关,遗传因素也可能参与发病。
胆囊炎发作时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右上腹绞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发热寒战,墨菲征阳性是其典型体征。胆囊癌早期多无症状,随着肿瘤进展可能出现持续性隐痛、食欲减退,晚期可见皮肤巩膜黄染、陶土样便、腹部包块及恶病质表现。
胆囊炎诊断主要依靠超声检查,可见胆囊壁增厚、胆囊肿大及胆结石影,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胆囊癌需通过增强CT或MRI评估肿瘤浸润范围,肿瘤标志物CA19-9可能升高,病理活检是确诊金标准。两种疾病均可通过血液生化检查发现胆红素或转氨酶异常。
胆囊炎急性期需禁食、抗感染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反复发作或合并并发症时需行胆囊切除术。胆囊癌以手术根治为主,根据分期选择胆囊癌根治术或扩大切除术,中晚期需结合吉西他滨注射液、顺铂注射液等化疗药物综合治疗。
胆囊炎经规范治疗多数可痊愈,少数可能发展为胆囊积脓、穿孔等并发症。胆囊癌预后与分期密切相关,早期手术后5年生存率较高,但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总体预后较差。定期体检对胆囊息肉或慢性胆囊炎患者尤为重要,可帮助早期发现癌变迹象。
建议胆囊疾病患者保持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对于有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病史者,应密切随访观察,若出现持续腹痛、体重下降等预警症状需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卫生,控制血脂水平,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肝胆系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