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症状都有哪些

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口腔黏膜散在疱疹或溃疡、手心和足底出现斑丘疹或疱疹、臀部或膝盖皮疹,部分患者伴有咳嗽、流涕、食欲减退等。
手足口病初期常见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7.5-39摄氏度之间持续1-2天。发热可能伴随精神萎靡、头痛等全身症状,婴幼儿可能出现拒食或哭闹不安。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物理降温,若持续高热需警惕重症倾向。
口腔黏膜出现散在性小疱疹,多见于舌面、颊黏膜和硬腭,疱疹破溃后形成黄色溃疡,周围有红晕。溃疡导致疼痛明显,婴幼儿常表现为流涎、拒食。可使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黏膜修复,疼痛严重时可短期应用利多卡因凝胶局部止痛。
手掌、足底及指趾间出现红色斑丘疹或小水疱,直径2-5毫米,疱壁较厚不易破溃,周围有炎性红晕。臀部、膝盖等部位也可能出现类似皮疹。皮疹通常不痛不痒,1周左右自行消退不留瘢痕。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继发感染。
部分患者出现轻微咳嗽、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可能与肠道病毒侵犯呼吸道黏膜有关。症状较轻时无须特殊处理,若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表现需及时就医排除重症肺炎。
少数重症病例在病程1-5天出现精神差、嗜睡、易惊、肢体抖动、呕吐等症状,提示可能发生脑炎、脑膜炎或急性弛缓性麻痹等并发症。此类情况需立即住院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手足口病患儿应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保持室内通风,餐具玩具每日消毒。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酸辣刺激。密切观察精神状态、体温变化和皮疹进展,出现持续高热、呕吐、肢体无力等症状时需急诊就医。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接种EV71灭活疫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