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脾阳虚的方剂有哪些

中医养生编辑 健康小灵通
0次浏览

关键词: #阳虚

治疗脾阳虚的方剂主要有附子理中丸、小建中汤、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理中汤等,需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使用。

1、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由附子、人参、白术、干姜、甘草组成,适用于脾阳虚兼肾阳不足引起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症状。方中附子温补肾阳,干姜温中散寒,人参白术健脾益气。该方对脾胃虚寒导致的慢性腹泻、消化不良有明显改善作用,但阴虚火旺者禁用。

2、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以饴糖为君药,配伍桂枝、芍药、生姜等,主治中焦虚寒所致的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该方通过温补中焦、缓急止痛,对脾阳虚伴营卫不和者尤为适宜,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服用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

3、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是补气健脾的基础方剂。对于脾阳虚较轻者,表现为食欲减退、大便溏薄、气短乏力等症状时,可通过健脾益气改善运化功能。临床常在此基础上加干姜、附子等温阳药物增强疗效。

4、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入黄芪、升麻等升阳举陷药物,适用于脾阳虚兼中气下陷证。典型症状包括久泻脱肛、内脏下垂、疲倦嗜睡等。该方通过补气升阳改善脾失健运状态,现代多用于胃下垂、慢性肠炎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5、理中汤

理中汤以干姜、人参、白术、甘草为核心组成,专治中焦虚寒证。对于脾阳虚引起的呕吐清水、腹痛绵绵、畏寒肢冷等症状有温中散寒功效。该方可作为脾胃虚寒的基础调理方,若阳虚较重可加附子形成附子理中汤增强温阳效果。

脾阳虚患者除用药调理外,日常应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生冷饮食,可适量食用生姜、大枣、山药等温补食材。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温和运动如八段锦、散步以促进气血运行。若出现严重腹泻、水肿或体重持续下降,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冬季可配合艾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位增强疗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