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蚀性食管灼伤的病因是什么

腐蚀性食管灼伤主要由误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引起,其他病因包括药物刺激、胃酸反流、放射性损伤及某些感染性疾病。腐蚀性食管灼伤通常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食管穿孔或狭窄。
强酸如硫酸、盐酸或强碱如氢氧化钠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多因误食或自杀行为导致。腐蚀性物质直接损伤食管黏膜,引发组织坏死和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呕血、剧烈胸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中和治疗和内镜评估。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多西环素胶囊或氯化钾缓释片等药物,可能因药物滞留或化学性质导致食管黏膜损伤。临床表现为服药后突发胸痛和吞咽困难,建议服药时保持直立姿势并用足量水送服。
严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胃酸反复刺激食管下段,可能引发化学性食管炎。长期未控制可发展为Barrett食管,增加癌变风险。典型症状包括烧心、反酸,可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抑制胃酸。
胸部肿瘤接受放射治疗时,食管黏膜可能因辐射发生炎症和纤维化。常见于放疗后2-3周出现吞咽疼痛,后期可能形成放射性食管狭窄。治疗需结合营养支持和食管扩张术,急性期可短期使用醋酸泼尼松片减轻炎症。
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因白色念珠菌、单纯疱疹病毒等感染导致食管炎。表现为发热伴渐进性吞咽困难,内镜检查可见黏膜溃疡。确诊需抗真菌药如氟康唑胶囊,或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片治疗,同时需处理基础免疫缺陷。
预防腐蚀性食管灼伤需妥善存放腐蚀性物品,避免儿童接触。服药时保持正确姿势,胃食管反流患者应控制饮食并规律用药。出现吞咽疼痛或胸骨后不适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内镜评估,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有助于黏膜修复。康复期患者需定期随访以监测食管狭窄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