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的护理问题和措施

脑梗塞的护理问题主要包括肢体功能障碍、吞咽困难、语言障碍、心理障碍和感染风险,可通过康复训练、饮食调整、语言训练、心理疏导和预防感染等措施改善。
脑梗塞后常出现偏瘫或肌力下降,护理需早期介入康复训练。被动关节活动可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每日进行肩、肘、腕等大关节屈伸练习。病情稳定后逐步过渡到主动训练,如床边坐起、站立平衡练习。使用助行器或矫形器辅助行走时,需注意防跌倒,家属应全程陪同。若肌张力增高明显,可配合热敷缓解痉挛。
约半数患者存在吞咽功能受损,需调整食物质地为糊状或泥状,避免干硬、粘性食物。进食时保持坐位或半卧位,头部前倾,每口少量喂食。吞咽后检查口腔是否有残留,必要时采用吞咽造影评估。对重度吞咽障碍者,需鼻饲管喂养,定期冲洗管道。饮水呛咳时可使用增稠剂,同时进行空吞咽训练。
运动性失语患者需从单字、单词开始训练,利用图片或实物刺激表达。感觉性失语者应放慢语速配合手势交流。每日进行唇舌操、吹气练习改善发音,家属避免代替患者说话。严重者可借助语言治疗仪辅助,结合音乐疗法激发语言中枢。护理中保持耐心,对错误发音不强行纠正。
抑郁焦虑发生率较高,需建立信任关系引导情绪宣泄。鼓励参与病友互助小组,分享康复经验。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纠正负面思维,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等抗抑郁药。家属避免过度保护,培养患者自理能力以增强信心。定期评估心理状态,预防自杀风险。
长期卧床易发生肺部感染,每2小时翻身拍背,练习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尿失禁者保持会阴清洁,留置导尿时定期膀胱冲洗。预防压疮需使用气垫床,骨突处贴减压敷料。监测体温变化,出现发热时查血常规。可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口腔护理每日2次减少误吸风险。
脑梗塞恢复期需持续监测血压血糖,低盐低脂饮食控制基础病。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结合针灸、高压氧等辅助治疗。家属需学习急救措施,识别再次卒中征兆如突发头痛、呕吐等。定期复查头颅CT评估恢复情况,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复发。保持环境无障碍改造,配备防滑垫、扶手等安全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