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是怎样的状况呢

儿科编辑 医心科普
12次浏览

关键词: #小儿

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临床表现为发热、肢体疼痛及弛缓性瘫痪。该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分为无症状型、非瘫痪型和瘫痪型三种类型,严重者可导致永久性残疾。

1、无症状型

约90%感染者无明显症状,但体内仍存在病毒复制,可通过粪便排毒传播他人。此阶段无须特殊治疗,但需隔离观察,避免病毒扩散。病毒潜伏期通常为7-14天,期间核酸检测可发现病原体。

2、非瘫痪型

患者出现发热、头痛、咽痛等流感样症状,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胃肠反应。部分病例可见颈背强直等脑膜刺激征。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如布洛芬混悬液退热、口服补液盐防治脱水,病程一般持续1-2周。

3、瘫痪型

病毒侵袭运动神经元导致肌力减退,多表现为单侧下肢不对称弛缓性瘫痪,伴腱反射消失。急性期需绝对卧床,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辅以康复训练预防肌肉萎缩。

4、呼吸肌麻痹

延髓受累时可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危重症状,需立即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继发肺部感染时需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同时监测血气分析。此型病死率较高,幸存者多遗留永久性呼吸功能障碍。

5、后遗症期

瘫痪后1-2年进入萎缩期,出现肢体畸形、关节挛缩等。需长期佩戴矫形器,严重者行肌腱转移术改善功能。康复治疗包括低频脉冲电刺激仪治疗、水疗等,联合维生素B1注射液促进神经修复。

预防小儿麻痹症最有效方式是按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患儿应保持居室通风,饮食选择高蛋白的鸡蛋羹、鱼肉泥等易消化食物,瘫痪肢体每日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家长需密切观察呼吸及肌力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送医。康复期可配合中医推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须避免过度拉伸萎缩肌肉。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