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刀口烂了一个洞

剖腹产刀口烂了一个洞可能与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缝合线排斥反应等因素有关,需及时就医处理。剖腹产术后切口护理不当、细菌感染、体质因素等均可能导致切口愈合不良形成窦道。
剖腹产术后切口感染是导致刀口溃烂的常见原因。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病原体侵入切口后引发局部红肿、渗液,若不及时控制可发展为化脓性感染。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切口疼痛加剧、脓性分泌物伴有异味等症状。医生会根据感染程度选择生理盐水冲洗、过氧化氢溶液消毒,并开具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治疗,严重者需手术清创。
脂肪液化多见于肥胖或糖尿病产妇,皮下脂肪层因血供差发生无菌性坏死。切口处可见黄色油性渗液,但无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处理需每日用碘伏消毒后覆盖吸收性敷料,必要时拆除部分缝线引流。营养不良患者需同时补充蛋白质粉、维生素C片等促进组织修复。这种情况通常需要2-4周才能逐步愈合。
少数患者对可吸收缝合线产生排斥反应,表现为切口持续渗液伴肉芽组织增生。检查可见线头暴露于窦道内,周围皮肤呈暗红色。处理需彻底取出残留缝线,局部使用康复新液湿敷。对于反复不愈的切口窦道,可能需要进行二次缝合手术。术后需定期换药并监测血糖水平,避免剧烈活动导致切口张力增加。
剖腹产术后应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每日观察愈合情况。发现渗液、红肿等异常时,应及时到产科或普外科就诊。恢复期间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可适量食用鸡蛋、瘦肉、西蓝花等促进伤口愈合的食物。切口完全愈合前禁止盆浴,淋浴后需立即擦干并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