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会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吗

剖腹产一般不会直接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但可能增加其发生概率。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与经血逆流、免疫异常、遗传易感性等因素相关,剖腹产手术若操作不当可能成为诱因之一。
剖腹产术中若子宫内膜组织被意外带入腹腔或切口部位,可能形成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灶。这种情况多发生于手术过程中未彻底清除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或缝合时子宫内膜细胞被植入肌层。典型表现为术后1-5年出现周期性切口疼痛、盆腔包块,部分患者伴随月经异常。临床可通过超声检查初步筛查,确诊需依赖病理活检。治疗上可选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抑制异位内膜生长,严重者需行腹腔镜病灶切除术。
多数剖腹产术后患者不会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规范的术中冲洗技术、分层缝合方法能有效降低风险。若术后出现异常出血、慢性盆腔痛等症状,建议及时进行妇科检查。日常需注意经期卫生,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经血逆流,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
产后应遵医嘱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盆腔淤血。饮食上增加深海鱼、坚果等抗炎食物摄入,减少高脂高糖饮食。哺乳期结束后可考虑妇科超声复查,尤其是有痛经加重或性交痛等症状时需优先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