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败血症早期症状

急性败血症早期症状主要有寒战高热、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皮肤瘀点瘀斑、意识模糊等。急性败血症是病原体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病情进展迅速,需立即就医。
寒战高热是急性败血症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体温可迅速升至39摄氏度以上,伴随全身肌肉颤抖。病原体释放的毒素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发热,寒战是机体为升高体温出现的肌肉收缩反应。此时需进行血培养检查明确病原体类型,并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美罗培南等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
心率加快表现为每分钟超过100次,与炎症因子刺激心肌及代谢需求增加有关。严重时可出现心律失常,需通过心电图监测心脏功能。治疗需在抗感染基础上使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等药物稳定心率,同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呼吸频率超过每分钟20次,因发热增加耗氧量及酸中毒刺激呼吸中枢所致。可能伴随低氧血症,需进行血气分析评估。需给予氧疗支持,必要时采用无创通气,并静脉滴注碳酸氢钠注射液纠正酸中毒。
由细菌毒素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多见于躯干和四肢。瘀点压之不褪色,提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可能。需监测凝血功能,严重时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治疗。
表现为嗜睡、烦躁或定向力障碍,与毒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及脑灌注不足有关。需警惕脓毒性脑病,通过头颅CT排除其他病变。治疗需维持血压稳定,可静脉滴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同时加强抗感染治疗。
急性败血症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饮食,适量补充电解质饮料。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记录24小时出入量。避免自行使用退热药物掩盖病情,所有治疗均需在重症监护条件下由专业医护人员实施。早期识别症状并积极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