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的有哪些分类

前列腺炎主要分为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无症状性前列腺炎四类。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等。患者可能出现突发高热、寒战、会阴部剧烈疼痛、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同时配合卧床休息和补液。若出现尿潴留需及时导尿处理。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病程超过3个月,症状反复发作但较急性期轻微,表现为尿频、尿急、会阴部隐痛或坠胀感。常见于尿路感染迁延不愈或急性前列腺炎治疗不彻底。治疗需长期规律使用敏感抗生素如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普乐安片等,配合温水坐浴缓解症状。
此类前列腺炎占临床病例大多数,病因复杂可能与盆底肌功能紊乱、神经异常或免疫因素有关。典型症状为持续3个月以上的骨盆区域疼痛或不适,可放射至腰骶部,常伴排尿异常和性功能障碍。治疗需结合药物如塞来昔布胶囊、甲钴胺片等,配合生物反馈治疗和心理疏导。
患者无主观不适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前列腺液或精液中白细胞增多。常见于不育症筛查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者。一般无须特殊治疗,但需定期复查监测。若合并生育问题可考虑短期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分散片干预。
前列腺炎患者应避免久坐、饮酒和辛辣饮食,保持规律性生活有助于腺液引流。日常可进行温水坐浴或凯格尔运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若出现排尿疼痛、血精或持续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不同类型前列腺炎的治疗周期差异较大,需严格遵循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