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腹泻治疗原则包括什么

病毒性腹泻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补液治疗、饮食调整、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和抗病毒治疗。病毒性腹泻通常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引起,表现为水样便、呕吐、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脱水。
病毒性腹泻容易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补液治疗是首要措施。轻中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口服补液盐Ⅲ。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常用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补液治疗能有效纠正脱水状态,恢复血容量。
腹泻期间应选择易消化、低脂、低纤维的食物,如米汤、面条、馒头等。避免高糖、高脂、辛辣刺激性食物。母乳喂养的婴儿应继续哺乳,配方奶喂养者可选择无乳糖配方奶粉。饮食调整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针对发热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或布洛芬混悬液降温。腹痛明显者可选用颠茄片缓解肠道痉挛。蒙脱石散能吸附肠道毒素,保护肠黏膜。对症治疗能缓解不适症状,改善患者舒适度。
密切监测脱水程度和电解质平衡,警惕严重脱水导致休克。注意手卫生和粪便处理,防止交叉感染。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加强监护,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识别和处理并发症能降低疾病风险。
大多数病毒性腹泻为自限性疾病,一般无须抗病毒治疗。对免疫功能低下者的严重感染,可考虑使用利巴韦林颗粒等抗病毒药物。抗病毒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滥用。
病毒性腹泻患者应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睡眠。恢复期可逐渐增加饮食种类和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瘦肉等。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腹泻期间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加重脱水。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严重脱水表现时,应及时就医。平时可通过接种轮状病毒疫苗等措施预防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