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会引起十二指肠溃疡吗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起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是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主要通过破坏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刺激胃酸分泌等机制诱发溃疡。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细菌产生的尿素酶分解尿素生成氨,中和胃酸形成碱性微环境,利于细菌定植。同时细菌分泌的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和空泡毒素可直接损伤黏膜上皮细胞,导致炎症反应。炎症持续存在会削弱黏膜防御功能,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的侵蚀作用增强,最终形成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根除治疗后溃疡复发率显著降低。
部分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可能不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这类溃疡通常与非甾体抗炎药使用、胃酸分泌过多、遗传因素等有关。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药物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少黏膜血流和黏液分泌,削弱黏膜保护作用。胃泌素瘤等疾病导致胃酸过度分泌,也可能在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下引发十二指肠溃疡。
建议存在上腹痛、反酸等症状的患者及时就医检查,明确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或存在其他溃疡诱因。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规律,避免过度摄入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谨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后需规范进行四联疗法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和铋剂,确保足疗程用药以提高根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