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拉肚子宝宝怎么护理

细菌性腹泻患儿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保持清洁、观察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护理。
母乳喂养婴儿应继续哺乳,母亲需避免进食生冷油腻食物。已添加辅食的患儿可进食米汤、稀释苹果汁等低渗液体,逐步过渡到香蕉泥、白粥等低渣饮食。暂停高糖高脂及乳制品摄入,减少肠道刺激。若出现呕吐需短暂禁食4-6小时,待呕吐缓解后从少量流质开始喂养。
家长需每10-15分钟给予5-10毫升口服补液盐溶液,选用葡萄糖电解质泡腾片配制更易吸收。观察排尿频率和尿色,若4小时无排尿或尿色深黄需警惕脱水。可配合饮用米汤、胡萝卜水等家庭补液措施,但不可用运动饮料或纯水替代专业补液盐。
每次排便后需用温水清洗臀部,轻柔拍干后涂抹氧化锌软膏预防尿布疹。患儿衣物、床单需每日煮沸消毒,照顾者接触粪便后要用杀菌肥皂洗手。玩具、餐具需每日用沸水烫洗,避免交叉感染。腹泻期间不建议使用公共泳池等场所。
家长需记录排便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若出现血便、持续高热或嗜睡需立即就医。注意监测脱水体征如眼窝凹陷、皮肤弹性降低等。体温超过38.5℃时可物理降温,但避免使用退热栓剂以防刺激肠道。呕吐物若呈胆汁样或带血需急诊处理。
若腹泻持续超过3天或每日排便超过8次应就诊,医生可能开具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严重感染者需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治疗。就诊时需携带2小时内新鲜大便样本供检测,避免使用纸尿裤上的粪便送检。
护理期间需保持室内通风,患儿餐具单独消毒。恢复期可逐步添加益生菌酸奶、蒸苹果等调理肠道菌群。避免过早恢复普通饮食,建议从低纤维食物开始过渡。定期测量体重以评估营养状况,若体重下降超过5%需复诊。注意与其他儿童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4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