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隐睾症症状

小儿隐睾症症状主要包括阴囊空虚、腹股沟区包块、睾丸发育不良等。隐睾症是指睾丸未能正常下降至阴囊,可能停留在腹腔或腹股沟管内,需及时就医评估。
患儿单侧或双侧阴囊内无法触及睾丸,表现为阴囊发育较小或不对称。可能与胎儿期睾丸引带异常、激素分泌不足等因素有关。家长可通过轻柔触诊观察阴囊状态,若持续未见睾丸需就医。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或手术固定治疗。
约半数患儿在腹股沟区可触及椭圆形包块,实为未降睾丸。伴随哭闹或腹压增高时包块可能更明显,需与腹股沟疝鉴别。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若2岁前未自然下降,通常需行睾丸固定术预防生育能力损伤。
未降睾丸体积常小于正常睾丸30%以上,质地偏软。长期高温环境导致生精小管萎缩,可能影响成年后精子质量。内分泌检查可发现促性腺激素水平异常,青春期前干预有助于改善发育。
约15%患儿合并腹股沟斜疝,表现为腹股沟区时隐时现的肿物。因鞘状突未闭导致肠管坠入,需在睾丸固定术同期进行疝囊高位结扎。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哭闹时局部是否出现异常膨出。
未治疗的双侧隐睾可能导致无精症,单侧隐睾也可能降低生育概率。睾丸癌变风险较正常人高3-5倍,定期随访至青春期很有必要。即使成功手术,成年后仍需定期检查睾丸质地和精液质量。
建议定期监测睾丸发育情况,避免高温环境如长时间热水浴。2岁前是黄金治疗期,可选择激素治疗或腹腔镜手术。术后需随访睾丸位置、体积及激素水平,青春期关注第二性征发育。日常避免剧烈运动撞击腹股沟区,发现异常肿胀或疼痛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