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性疾病包括

睡眠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失眠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宁腿综合征、发作性睡病和昼夜节律睡眠障碍等。这些疾病可能由遗传、环境、心理或生理因素引起,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白天嗜睡等症状。
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或早醒。失眠症可能与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因素有关,也可能由躯体疾病如慢性疼痛、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引起。患者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改善睡眠习惯,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右佐匹克隆片、阿普唑仑片、扎来普隆胶囊等药物。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以夜间反复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为特征,分为阻塞型和中枢型两种。患者常表现为夜间打鼾、白天嗜睡,长期未治疗可能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并发症。治疗方法包括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口腔矫治器,严重者可考虑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不宁腿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夜间静息状态下双下肢不适感,迫使患者活动下肢以缓解症状。该病可能与铁代谢异常、多巴胺能系统功能障碍有关。轻症患者可通过按摩、热敷缓解症状,中重度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普拉克索片、罗匹尼罗片、加巴喷丁胶囊等药物。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以日间不可抗拒的睡眠发作、猝倒发作、睡眠瘫痪和入睡前幻觉为特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该病可能与下丘脑分泌素缺乏有关。患者需建立规律的睡眠作息,必要时使用莫达非尼片、羟丁酸钠口服溶液等药物控制症状。
昼夜节律睡眠障碍是指睡眠-觉醒周期与外界环境不同步,包括睡眠时相延迟型、睡眠时相提前型和倒班工作型等。患者可通过光照疗法、时间疗法调整生物钟,严重者可短期使用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如雷美替胺片帮助睡眠。
保持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对预防和改善睡眠障碍性疾病很重要。建议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如出现持续睡眠问题,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不要自行使用助眠药物。